2023年9月12日,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施一等研究人员合作在《自然》杂志发表了标题为“Molecular mechanism of de novo replication by the Ebola virus polymerase”的研究成果,揭示埃博拉病毒聚合酶从头复制的分子机制。
埃博拉出血热(EBHF)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非常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之一,感染者的死亡率在50%至90%之间。感染者经历了一系列可怕的病程,病毒在体内迅速扩散并大量繁殖,严重损害多个器官,导致其变形、坏死,并逐渐分解。病人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。
据介绍,nsNSV,包括EBOV、狂犬病病毒、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肺炎病毒,可导致人类和动物呼吸道感染、出血热和脑炎,被认为是全球重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。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和转录是由大型L聚合酶完成的,该聚合酶是开发抗病毒药物的一个很有前景的靶点。
埃博拉病毒聚合酶L-VP35-RNA复合物的整体结构
研究人员以埃博拉病毒(EBOV)L聚合酶为代表,通过酶切实验表明,L聚合酶的从头复制受EBOV基因组特定3'前导序列的控制,至少三个碱基对的形成可有效驱动RNA合成的延伸过程,而不受特定RNA序列的影响。研究人员随后测定了EBOV L-VP35-RNA复合物的高分辨率结构,发现3'前导RNA以独特的稳定弯曲构象结合在模板入口通道中。
进一步的诱变工作证实了RNA的弯曲构象是从头复制活性所需的,并揭示了L蛋白中稳定RNA构象的关键残基。这些发现为非节段负链RNA病毒(nsNSV)聚合酶的RNA合成提供了新的机理认识,并揭示了开发抗病毒药物的重要靶点。
文章来源:
Peng, Qi, Yuan, Bin, Cheng et al, Molecular mechanism of de novo replication by the Ebola virus polymerase.DOI: 10.1038/s41586-023-06608-1 最新IF:69.504
微信扫码在线客服